期刊信息
主办:中国财政学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ISSN:1003-2878
CN:11-1077/F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2.582645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0-200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4-2005);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6-200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08-200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0-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财政与税收
期刊热词:
新中国财政70年系列特稿
中国乡镇财政学术研究的特色与趋势——基于C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引言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的最低政府级次,在财政收入上处于最初端和财政支出的最末端,乡镇财政与财政体制的运行状况是农村地区治理现状的晴雨表。乡镇政府担负着促进乡
一、引言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的最低政府级次,在财政收入上处于最初端和财政支出的最末端,乡镇财政与财政体制的运行状况是农村地区治理现状的晴雨表。乡镇政府担负着促进乡镇经济建设、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艰巨任务。事实上乡镇政府更多扮演着沟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乡镇政府的财力、财权与事权“悬浮”,致使乡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限。针对乡镇财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根据CNKI 1994—2015年中国乡镇财政研究论文的相关数据为检索条件,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条件为全部学科领域的“主题”精确检索,关键词为“乡镇财政”,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时间跨度为1994—2015年。未进行数据处理之前检索结果共5959条,其中CSSCI与核心期刊发文量为1651条,占总量的27.7%。近21年有关乡镇财政的研究呈现出总量居高不下,波动增减的趋势。文献主要发表于财政研究和经济研究类刊物,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管理类或者社会科学的院系。 对1994—2015的文章初步筛选后,在以“乡镇财政”为检索关键词的同时,以研究乡镇财政不同板块的关键词为检索条件,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下文中的聚类分析生成图表,另一方面更为清晰地观察出每个阶段学术界对乡镇财政研究的不同板块。在检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近些年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乡镇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支出、乡镇财政负债、乡镇财政体制这四个板块方面,为便于进一步的分析梳理,下文中将按照主题板块的分析方法进行逐一分析。 二、乡镇财政的聚类分析 (一)乡镇财政收入 “乡镇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预算内的财政收入、乡镇统筹收入和部门收费。后两部分的收入又可以称作预算外的财政收入即非税收入”[1]。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主要涉及乡镇财政收入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乡镇财政收入、自筹资金、税制改革、预算外收入和分税制。 图1中“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呈现出小幅度下降的态势,“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基本上与“分税制”词频的变化相一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向中央财政和省市级财政集中,地方财政收入锐减。继而2006年在全国范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地方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收入”的研究热度在2002—2007年也因农业税改革逐步试点和减免推行有波动式的回升。相应的,“税制改革”在2000—2008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3年和2005年达到了峰值。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虽然总量减少,但乡镇政府承担的支出总量有增无减,致使财政的收支平衡难以维持。在维持乡镇日常正常运转的范围内,预算内的收入资金就在挤占预算外的收入和自筹资金,导致了预算外和自筹资金的缺口。图1中“预算外的收入”词频变化随着“税制改革”的词频变化而发生改变,“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与“自筹资金”词频变化趋势基本上相一致。由于乡镇政府的自筹制度有较强的自主性,自筹制度的自主性既赋予了乡镇财政筹集资金权力,又导致筹集资金过程中的自发性,导致了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盛行。农村的税费改革规范了乡镇的财政收入,使得乡镇财政自筹制度的弹性有所遏制,但乡镇政府的“突围之路”就是对外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级政府“跑项目”等,这些要来的资金会被通过各种方式变通使用,成为乡镇的预算外收入[2]。由图1可见,在分税制改革的节点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时间节点上,“预算外收入”高频词汇相应的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乡镇统筹费、部门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 (二)乡镇财政支出 与乡镇财政收入的相对应的是乡镇财政支出,乡镇政府的支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内的人头费支出(工资)、预算外的日常运转开支(部门收费等)以及预算外的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开支(统筹费和专项补助)[3]。其中前两个部分由乡镇财政所管理和支出,而后一个部分则由乡农经站及一些职能部门管理和支出。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职能是乡镇一级政府履行其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财政支出的方向也显示着乡镇政府活动的范围。我国乡镇的财政支出总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通过乡镇财政支出相关关键词的检索,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管理和可支配财力这四个方面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自取消农业税以来,乡镇财政收入明显降低,这也就导致乡镇的可支配的财力的降低,由图2中不难看出,对“乡镇可支配财力”的研究与“支出管理”的研究趋势较为一致,其中“乡镇可支配财力”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现了峰值,这一峰值的出现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试点运行相匹配。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财政支出原来由乡镇负担,这部分在税制改革后上划为县级支出,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更窄。目前乡镇财政主要的支出方向仍是乡镇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的支出,而在乡镇实际的总财力下降的情况下,其财政缺口也在扩大。对比乡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高频词汇可以看出,税费改革对于乡镇财政来说只是收入方面的改变,规范了各种不合理的收入,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由图2还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结构”高频词汇的研究处于较低位置,可见各项支出无法保障,那么用来保障农村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支出费用支出也不能够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说降低了乡镇一级政府的实力。 (三)乡镇财政负债 从“乡镇债务”这一高频词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从1998—2003年,学界对其关注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并在2003年达到了一个峰值,从2004年至2007年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但在2008—2015年上升的趋势却陡然的下降。全面减免农村的税费改革以来,规范乡镇的财政收入,乡镇政府向农民收费的口子被堵死,债务问题一下子显现出来,并且目前乡村两级基本无力消化历史债务。在“农民负担”为关键词的检索中可以看出,在2003—2007年,词频在2006年出现了一个峰值,推行农村的税费改革顶层设计是旨在减少农民的负担,但在乡镇政府的运行过程中,乡镇财政却深陷财政困境之中。“乡镇困境”的词频中在2004—2008年也出现一个峰值。2003年财政部出台了《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对农村税费改革中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为了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运转。但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各种收费项目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却不在转移支付所考虑的范围内,而也正是这些各种形式的收费项目使得农民的负担日趋严重。坊间所流传的“乡级财政精精光光”,是对现行乡镇财政能力的真实写照。上述的乡镇财政负债、财政困境和农民负担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妥当的处理,继而诱发了诸多不良后果,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乡镇财政体制 从影响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关关键词中选取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政体制、财政监督、财政职能、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和预算外资金这八个关键词作为考量对象。从这几项高频关键词的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这项关键词的数量和总量是最大的,其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词频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使,数值从17增加104,在2004—2005年有小幅度的回升之后,从2004年开始一直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从2000年试点进行税费改革开始,至2006年在逐步试点、稳定推进下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税的减免,这项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但农村税费改革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通过一次税费改革就消除乡镇财政留下的弊端。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4],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被推向前台,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由图4“农村综合改革”高频词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农村综合改革”高频词汇的变化可以看出,1994—2005年这个区间内,处于空白期,从2005—2007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到达高峰期,数值到达14,2008—2015年呈现出平缓的趋势,数值保持在11上下波动。农村税费改革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规范化,隐性收入减少,但农村公共服务要求逐渐增高,农村治理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央政府适时的推出了农村综合改革,旨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直接推动了“乡财县管”改革。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明确鼓励地方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2006年,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28个省区实施了‘乡财县管’改革,其中16个省区全面推行,12个省区部分试点。”[5]。实施“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依然保留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县级财政部门不规范的指导,造成了乡镇财政多头指导的现状,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性的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机制漏洞百出。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的规范程度不仅表现在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引导上,也表现在财政体制本身完善的程度。可从“财政监督”高频词汇的变化中发现,在1994—2006年,主要特征是数量较大,平稳波动变化为主,在2006—2012年,急速上升,在2012年数值达到了84,2012—2015年呈现陡然下降,但总量上依然保持较高的趋势。在2006—2015年这个区间内保持着倒“V”的变化态势。相应的“财政体制”高频词汇的总体的变化呈现出研究数量较大,在2000—2009年这个时间段中,是在平稳的上升。“财政职能”的高频词汇的研究数量较大,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正式的推行过程,呈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而对“公共财政”规范的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较低的研究态势。 三、乡镇财政研究的特色与趋势 首先,政策性导向较强。在查阅乡镇财政文献中发现,文献中涉及最多的是“农村税费改革”这一关键词,从上述的图表中也可以看出,各个高频关键词出现的峰值年份一般是某项相关政策试点和向全国推行实施出现的相近年份,这表明财税制度的变化引导着乡镇财政研究的方向。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的乡镇财政建设本身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政府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法律法规或多或少都会对乡镇政府的行为造成影响,因此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乡镇财政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前文中对乡镇财政的聚类研究就说明这一点。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较少,缺乏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支撑。由于各个乡镇的资源禀赋不同,乡镇财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治理政策影响有所差异,所以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同,这就需要相应的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从不同地域的乡镇中找到同质性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是对政策稳妥性的回应,也是对地域性差异性的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上文中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对乡镇政府财政困境、乡镇财政负债和农民负担等这类实际运行出现的问题研究比重在增加,而对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运行机制之类的理论研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反映出乡镇财政研究的时效性和现实性。 再次,研究内容上,主要倾向于对乡镇财政实然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在汇总关于乡镇财政研究的高频词汇中,发现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透过微观的财政困境来探讨其的现状、分析原因和解决之策。微观的研究内容与宏观背景相结合,研究的过程中需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领域,这种科际整合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研究视角的拓宽,也有利于研究的纵向方向发展。 最后,研究过程中学理与现实的摩擦。现阶段,乡镇财政发展状态深入困境,以致有些学者认为“重建乡镇财政是一次失败的制度创新”[6]。贾康认为乡镇财政体制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是依靠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财政上来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从这种乡镇架空的局面上来看,建议实行扁平化的行政设置即将原来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建制扁平化为“中央、省、市县”三级[7]。可见学理上关于取消乡镇一级的呼声日趋高涨,但乡镇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特定背景,在实际运行中,乡镇财政仍然是维持着“小马拉大车”的状况。从上文图表中也可以发现对乡镇财政的研究文献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这种学理与现实之间的摩擦也为研究乡镇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数据的分析,不断地推进乡镇财政研究往新的方向发展。● 一、引言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的最低政府级次,在财政收入上处于最初端和财政支出的最末端,乡镇财政与财政体制的运行状况是农村地区治理现状的晴雨表。乡镇政府担负着促进乡镇经济建设、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艰巨任务。事实上乡镇政府更多扮演着沟通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乡镇政府的财力、财权与事权“悬浮”,致使乡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限。针对乡镇财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学术界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本文根据CNKI 1994—2015年中国乡镇财政研究论文的相关数据为检索条件,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条件为全部学科领域的“主题”精确检索,关键词为“乡镇财政”,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时间跨度为1994—2015年。未进行数据处理之前检索结果共5959条,其中CSSCI与核心期刊发文量为1651条,占总量的27.7%。近21年有关乡镇财政的研究呈现出总量居高不下,波动增减的趋势。文献主要发表于财政研究和经济研究类刊物,研究机构主要是高校管理类或者社会科学的院系。 对1994—2015的文章初步筛选后,在以“乡镇财政”为检索关键词的同时,以研究乡镇财政不同板块的关键词为检索条件,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下文中的聚类分析生成图表,另一方面更为清晰地观察出每个阶段学术界对乡镇财政研究的不同板块。在检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近些年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乡镇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支出、乡镇财政负债、乡镇财政体制这四个板块方面,为便于进一步的分析梳理,下文中将按照主题板块的分析方法进行逐一分析。 二、乡镇财政的聚类分析 (一)乡镇财政收入 “乡镇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预算内的财政收入、乡镇统筹收入和部门收费。后两部分的收入又可以称作预算外的财政收入即非税收入”[1]。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主要涉及乡镇财政收入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乡镇财政收入、自筹资金、税制改革、预算外收入和分税制。 图1中“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呈现出小幅度下降的态势,“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基本上与“分税制”词频的变化相一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向中央财政和省市级财政集中,地方财政收入锐减。继而2006年在全国范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地方财政收入。“乡镇财政收入”的研究热度在2002—2007年也因农业税改革逐步试点和减免推行有波动式的回升。相应的,“税制改革”在2000—2008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3年和2005年达到了峰值。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虽然总量减少,但乡镇政府承担的支出总量有增无减,致使财政的收支平衡难以维持。在维持乡镇日常正常运转的范围内,预算内的收入资金就在挤占预算外的收入和自筹资金,导致了预算外和自筹资金的缺口。图1中“预算外的收入”词频变化随着“税制改革”的词频变化而发生改变,“乡镇财政收入”词频变化与“自筹资金”词频变化趋势基本上相一致。由于乡镇政府的自筹制度有较强的自主性,自筹制度的自主性既赋予了乡镇财政筹集资金权力,又导致筹集资金过程中的自发性,导致了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三乱”盛行。农村的税费改革规范了乡镇的财政收入,使得乡镇财政自筹制度的弹性有所遏制,但乡镇政府的“突围之路”就是对外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级政府“跑项目”等,这些要来的资金会被通过各种方式变通使用,成为乡镇的预算外收入[2]。由图1可见,在分税制改革的节点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时间节点上,“预算外收入”高频词汇相应的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乡镇统筹费、部门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 (二)乡镇财政支出 与乡镇财政收入的相对应的是乡镇财政支出,乡镇政府的支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预算内的人头费支出(工资)、预算外的日常运转开支(部门收费等)以及预算外的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开支(统筹费和专项补助)[3]。其中前两个部分由乡镇财政所管理和支出,而后一个部分则由乡农经站及一些职能部门管理和支出。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职能是乡镇一级政府履行其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保障,财政支出的方向也显示着乡镇政府活动的范围。我国乡镇的财政支出总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通过乡镇财政支出相关关键词的检索,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管理和可支配财力这四个方面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自取消农业税以来,乡镇财政收入明显降低,这也就导致乡镇的可支配的财力的降低,由图2中不难看出,对“乡镇可支配财力”的研究与“支出管理”的研究趋势较为一致,其中“乡镇可支配财力”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现了峰值,这一峰值的出现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试点运行相匹配。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财政支出原来由乡镇负担,这部分在税制改革后上划为县级支出,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更窄。目前乡镇财政主要的支出方向仍是乡镇工作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转的支出,而在乡镇实际的总财力下降的情况下,其财政缺口也在扩大。对比乡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高频词汇可以看出,税费改革对于乡镇财政来说只是收入方面的改变,规范了各种不合理的收入,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由图2还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结构”高频词汇的研究处于较低位置,可见各项支出无法保障,那么用来保障农村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支出费用支出也不能够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说降低了乡镇一级政府的实力。 (三)乡镇财政负债 从“乡镇债务”这一高频词汇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从1998—2003年,学界对其关注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并在2003年达到了一个峰值,从2004年至2007年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但在2008—2015年上升的趋势却陡然的下降。全面减免农村的税费改革以来,规范乡镇的财政收入,乡镇政府向农民收费的口子被堵死,债务问题一下子显现出来,并且目前乡村两级基本无力消化历史债务。在“农民负担”为关键词的检索中可以看出,在2003—2007年,词频在2006年出现了一个峰值,推行农村的税费改革顶层设计是旨在减少农民的负担,但在乡镇政府的运行过程中,乡镇财政却深陷财政困境之中。“乡镇困境”的词频中在2004—2008年也出现一个峰值。2003年财政部出台了《农村税费改革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办法》,对农村税费改革中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是为了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运转。但在农业税取消之前各种收费项目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却不在转移支付所考虑的范围内,而也正是这些各种形式的收费项目使得农民的负担日趋严重。坊间所流传的“乡级财政精精光光”,是对现行乡镇财政能力的真实写照。上述的乡镇财政负债、财政困境和农民负担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妥当的处理,继而诱发了诸多不良后果,进而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乡镇财政体制 从影响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关关键词中选取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财政体制、财政监督、财政职能、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和预算外资金这八个关键词作为考量对象。从这几项高频关键词的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这项关键词的数量和总量是最大的,其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词频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使,数值从17增加104,在2004—2005年有小幅度的回升之后,从2004年开始一直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从2000年试点进行税费改革开始,至2006年在逐步试点、稳定推进下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税的减免,这项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但农村税费改革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通过一次税费改革就消除乡镇财政留下的弊端。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4],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被推向前台,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由图4“农村综合改革”高频词汇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从“农村综合改革”高频词汇的变化可以看出,1994—2005年这个区间内,处于空白期,从2005—2007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7年到达高峰期,数值到达14,2008—2015年呈现出平缓的趋势,数值保持在11上下波动。农村税费改革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规范化,隐性收入减少,但农村公共服务要求逐渐增高,农村治理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中央政府适时的推出了农村综合改革,旨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的推进,直接推动了“乡财县管”改革。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明确鼓励地方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2006年,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28个省区实施了‘乡财县管’改革,其中16个省区全面推行,12个省区部分试点。”[5]。实施“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依然保留法律主体地位,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县级财政部门不规范的指导,造成了乡镇财政多头指导的现状,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性的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机制漏洞百出。基层政府的管理体制的规范程度不仅表现在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引导上,也表现在财政体制本身完善的程度。可从“财政监督”高频词汇的变化中发现,在1994—2006年,主要特征是数量较大,平稳波动变化为主,在2006—2012年,急速上升,在2012年数值达到了84,2012—2015年呈现陡然下降,但总量上依然保持较高的趋势。在2006—2015年这个区间内保持着倒“V”的变化态势。相应的“财政体制”高频词汇的总体的变化呈现出研究数量较大,在2000—2009年这个时间段中,是在平稳的上升。“财政职能”的高频词汇的研究数量较大,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正式的推行过程,呈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而对“公共财政”规范的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较低的研究态势。 三、乡镇财政研究的特色与趋势 首先,政策性导向较强。在查阅乡镇财政文献中发现,文献中涉及最多的是“农村税费改革”这一关键词,从上述的图表中也可以看出,各个高频关键词出现的峰值年份一般是某项相关政策试点和向全国推行实施出现的相近年份,这表明财税制度的变化引导着乡镇财政研究的方向。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的乡镇财政建设本身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政府出台的各项财税政策、法律法规或多或少都会对乡镇政府的行为造成影响,因此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乡镇财政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前文中对乡镇财政的聚类研究就说明这一点。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较少,缺乏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支撑。由于各个乡镇的资源禀赋不同,乡镇财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方治理政策影响有所差异,所以产生的问题也就不同,这就需要相应的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从不同地域的乡镇中找到同质性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是对政策稳妥性的回应,也是对地域性差异性的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上文中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对乡镇政府财政困境、乡镇财政负债和农民负担等这类实际运行出现的问题研究比重在增加,而对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运行机制之类的理论研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反映出乡镇财政研究的时效性和现实性。 再次,研究内容上,主要倾向于对乡镇财政实然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存在具体问题的微观研究,在汇总关于乡镇财政研究的高频词汇中,发现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透过微观的财政困境来探讨其的现状、分析原因和解决之策。微观的研究内容与宏观背景相结合,研究的过程中需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领域,这种科际整合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研究视角的拓宽,也有利于研究的纵向方向发展。 最后,研究过程中学理与现实的摩擦。现阶段,乡镇财政发展状态深入困境,以致有些学者认为“重建乡镇财政是一次失败的制度创新”[6]。贾康认为乡镇财政体制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是依靠县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财政上来源于中央的转移支付,从这种乡镇架空的局面上来看,建议实行扁平化的行政设置即将原来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建制扁平化为“中央、省、市县”三级[7]。可见学理上关于取消乡镇一级的呼声日趋高涨,但乡镇财政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特定背景,在实际运行中,乡镇财政仍然是维持着“小马拉大车”的状况。从上文图表中也可以发现对乡镇财政的研究文献也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这种学理与现实之间的摩擦也为研究乡镇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数据的分析,不断地推进乡镇财政研究往新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财政研究》 网址: http://www.czyjzz.cn/qikandaodu/2021/0221/632.html